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25小说网 www.255txt.net,最快更新百年繁复最新章节!

    笔趣阁 【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荡平柔然这一年(公元四二九年),依附于柔然的小国家鄯善、高车等部落也率所属几十万人向北魏投降。整个西北地区,除远在武威的北凉还盘踞着一块巴掌大的地盘,整个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域,尽被北魏收于囊中。

    拓跋焘清楚地认识到,能建此赫赫功勋,都是和广大汉族知识分子的杰出贡献分不开的。而就在这一年,十二月,他甚为倚重的汉臣——文懿公李先,青冀二州刺史安同二人同月去逝。翌年二月,平阳威王长孙翰也病死家中。

    这些勋臣的去世,使拓跋焘更意识到崔浩在朝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次,他和高车投降的统帅达薄干渠谈到汉族知识分子的作用时,拓跋焘远远地指着崔浩的背影,对渠帅说:“你们看崔浩这个人纤细瘦弱,亮白文静如妇人,虽然不能弯弓持矛上阵杀敌,此公却胸怀甲兵十万,所向无敌,朕曾多次有征战之志而不能自决时,都靠他定是否。这数十年所创赫然战功,都是因受此人指教而得。”

    拓跋焘不只对崔浩表示信服,更显示其用人不疑的大度和坦诚。他每每遇到灾情变异或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不论何时何地,驱车前去崔府真诚求教。

    有几次,崔浩穿着睡衣在家中看书,见圣君来临,换衣都来不及了,只得愧请君王恕罪。拓跋焘说:“我们君臣一心相照,岂拘泥于这些外在的繁琐。”

    有几次遇见崔家的厨子刚端上饭菜,崔家父子正在用餐,拓跋焘也不拘礼,举起筷子就伸向菜碗。这些细微的举动,让所有事君的汉族知识分子都分外感动。

    如果崔浩有事上奏,即便拓跋焘已经入睡,也就在内室召见崔浩,毫不见外地说:“卿才智渊博,忠心辅佐朕祖考至今三世,所以朕视卿为亲近之人。卿有什么建言,不必有什么顾忌,尽管放心大胆地说出来,不要隐瞒,朕脾气不好,听了卿的谏言,一时气愤,没听您的规劝,但以后想起卿的谏言,必然改过。”

    有次,拓跋焘拉着崔浩的手,来到尚书省,对尚书省的所有官佐吩咐:“以后凡是军国大事,你们有不能决断的,都应先咨询崔大人,然后施行。”尚书省诸官诺诺应命,而后成为制度。

    魏国的强大昌盛,一些声名显赫的朝臣如长孙嵩、奚斤、安颉等人都想获得巨大的门阀利益,就想效法西汉的分封制度,以获得封王更多的特权。而他们又不便自己站出来争利,就推出拓跋焘颇为信任的方士祁纤作为自己的代言人。

    一次上朝的时候,道士祁纤上奏,说:“今我大魏威覆海内,应以东西南北四名封立四王,以致祯吉,消除灾异。”分封制是北方游牧民族立国以来从没实行过的,名义上是对汉文化的推崇,实际上是对皇权的极大分裂,对立国不久的北魏政权来说,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讯号(太平天国初期,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尚未确立,君王的号召力十分脆弱,洪秀全为笼络部下,就以祁纤的方法,开始分封东西南北中诸王,结果在历史上成为昙花一现的政权)。

    拓跋焘见识了汉高祖分封韩信、陈豨、彭越等王的历史教训,又怕自己出面驳斥祁纤,会让希翼获封王的重臣们产生离心力,就对崔浩说:“崔卿您深谙儒道,您认为祁道士的话如何?”皇帝一脚把祁纤踢来的球顺势踢给了崔浩,让他成为得罪人的篼篼。

    敢于直言的崔浩自然不顾忌这些,当堂驳斥祁纤说:“先王建国以来,封四镇为四维大人,其目的是为了以四维作藩屏,巩固当时还十分脆弱的魏国。今天已不同于先王所处的时代,不应假以封四王为国家之福祉。日月运转,周历四方,京都所居,在于其内,四王的封建,实是奄覆京畿之举,如这样命名,无异于叛逆,不可承用。”

    崔浩的正义直言,一下铲除了国家分裂的祸根。拓跋焘一块石头落地,当即高兴地说:“准崔爱卿所奏。”

    崔浩见拓跋焘正在高兴时,就乘机向皇帝推荐说:“太原望族王慧龙是不可多得的人材,自投奔我大魏以来,一直未安排重用,圣上应该将他破格任用,以示信于汉族门阀士人。”

    弘农王奚斤因封王一事被崔浩驳斥,心有不满,当廷反驳说:“我听说王慧龙之所以未被重用,乃是因为此公并非门阀望族。”

    尚书古弼也说:“我也听说此王氏一如前朝之董卓,乃是个不折不扣的冒名顶替者。”(见拙著《芳草迷踪》)。

    崔浩一听,哈哈大笑,说:“这王慧龙绝对是晋阳王家贵种,诸公可曾看见他眼下唇上那高大的标志性建筑,大鼻子上是红红的酒渣鼻,他们南方管这一家姓王的叫‘鼻齇王’,这就是明证。”

    崔浩精于谱牒学,他的鉴定,证明了王慧龙在晋阳王家出生,乃货真价实。司徒长孙嵩讥讽说:“因为有了崔公的鉴定,所以你的弟弟崔怡就把女儿嫁给了这‘贵种’。”

    拓跋焘听从崔浩的建议,起用王慧龙,授命他为南蛮校尉、安南大将军、左长史。任命李顺为太常。望着美如妇人的崔浩和站在一旁的年已74岁的长孙嵩和年近六旬的长孙道生叔侄二人(历史学家蔡东藩误认为两人是兄弟关系,特此更正),感慨良多:这叔侄二人,一个贪婪,一个廉洁,同为大臣,且是叔侄,怎么就这么大的差别呢?一些大臣,建有寸功,就居功骄傲,要官要权,甚至妄图封王,分裂中央集权。而贵如长孙道生者,一贯兢兢业业,克勤克俭,衣不华饰,食不兼味,战马上的那具熊皮障泥用了十多年也舍不得换,难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