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看作者的心灵辨证法。在接到安娜病危的电报之前,卡列宁在奥布浪斯基家里做客。达丽亚曾苦口婆心的劝卡列宁饶恕安娜,但一切关于安娜的话都引起他的厌恶,他说:“我不能饶恕她,也不愿意,我从心地里憎恨她。”“不能饶恕”是深深扎在他意识地层的对安娜的恨,这种态度起于他名誉所受到的损伤。回到旅馆,他接到仆人送来的电报,看完后,一个念头立即闪出:这是诡计和欺骗。对安娜的憎恨和保护名誉不在继续遭受损害这种心理自然使他把电报当作渥伦斯基和安娜共商的阴谋。接着,他被电报中的“我快要死了”这样明白的字句提醒,他想到,病危如果是真,而他却对安娜的气球置之不理,日后他会在官场中落个残酷的名声,会遭到人们的非议,这又危及他的名誉。于是,他将信将疑的动身了。不相信--假如是真的?--看看去吧!这是卡列宁接到安娜病危的电报后短短的时间心理变化的过程。维护他在官场中的名誉是这个心理过程中的核心,安娜将死的消息没有在他心中唤起一丝悲伤和怜悯。这一连串的心理活动都适合他内心世界的本质特征-冷酷。
途中“她的死会立刻解决他处境的困难”这个念头萦绕在他的脑际,显然,他把安娜病危的消息当作了喜讯。他意识到这种想法的残酷,但却不能驱逐,因为这个想法来自他心灵的深处,起于他冷酷的本性。他带着摆脱困境的希望走近大门,但事与愿违,他听到的消息是安娜“平安生产了”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止住了他的脚步使他“变了颜色”后来,仆人告诉他,安娜病情很坏。这个消息使他悬挂的心又放下了些,重新燃起了希望,提起脚步走进门去。归途中,卡列宁的心理过程是:她死了好啊---不会死?---哦,还有死的可能!强烈的渴望安娜死是贯穿这个过程的最基本思想,而这种思想同样起于他挽救他名誉的意识,更深入一层表现他内心的冷酷虚伪。
卡列宁心理运动的轨道到了安娜的病床前转了个大弯。面对濒临死亡,追悔万分的安娜,卡列宁对安娜和渥伦斯基刻骨的恨似乎一下被融化掉了。“一种爱和饶恕敌人的欢喜的感情充溢了他的心”他饶恕了安娜,又向渥伦斯基伸出了表示宽恕的和解的手,还向渥伦斯基信誓旦旦的宣称:“我要把另一边脸给人打,要是人家把我的上衣拿去的时候,我连衬衣也给他。”“您可以把我践踏在污泥里,使我为世人所耻笑,但是,我不能抛弃她,而且我不说一句责备您的话。”安娜的病床前是卡列宁这一心理历程的终点站,他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是宽恕。卡列宁突如其来的心理变化与前两个阶段心理好象脱节了。他此时的心态与他冷酷虚伪的心看来好象不协调,甚至很矛盾。这正是这部小说“心灵辨证法”的表现之一。卡列宁的心理结构具有美丑交织,善恶并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另人信服的证明了一个人的同一行动中可能包含着几种截然对立的心理因素。
通过这些细节及描写,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托尔斯泰描写人物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心理细节,人物内心的轻微的颤动都和他意识运动的总体流向和谐一致。我们不得不惊叹于这位文学大师在刻画人物心理方面独特的艺术功底和才华。总之,他的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整部小说更加真实动人合理。正所谓,人类灵魂的观察者和剖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