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提到了在德国占领期间,法国的学校被禁止教法语,必须使用德语教学。那篇文章中自然充斥了当时的作者悲愤的心情。赫斯一调查,却觉得那个文章的作者有点过分,应该是相当于现代的“愤青”作者。原来当时欧洲都有这个习惯。在波兰,作为少数民族的德国人就不能在学校学德语,在法国原来也是这样。现在德国征服了这些国家,自然就反转过来,大多数人似乎也没有觉得特别诧异。在当时,女性往往不上班,上班的女性往往也请得起保姆或家庭教师,所以家庭教育的成分还是很重的。此外孩子在学校学不了母语,还可以送到教会去学。换句话说,这些政策导致了一定的不方便,也迎合人的虚荣心,代表了民族之间相互压制的倾向。但也不像后来的历史学家们批评的,是极端的民族压制政策。
许世平听了,有点哭笑不得,说现代的历史学家们,怎么都喜欢用现代的价值观批评历史。
这回倒是赫斯更开明,他说他听过一句话,叫做“不总结历史教训的人一定会犯同样的错误”。他认为现代的历史学家更在乎总结历史教训。而许世平却将这样的总结,反过来用于评价历史了。
这个想法让许世平觉得很惊讶。有些开明的社会较善于总结历史,避免重复犯错。这样对社会的批评就比较多。然而他也常常见到有些人拿这些总结的东西来攻击和评判这种相对开明的社会,并借此显得自己正确,高高在上。有时候,许世平自己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许世平谦虚地承认赫斯说得有道理,表示自己要多注意自己这个缺点,也很高兴他有这样成熟的想法。赫斯很高兴,就提醒许世平在网上写文章也要申明这一点。他深怕许世平写着写着,就让读者严重低估德国人,或者对现代的某个国家或民族产生歧视。
赫斯和许世平也都一致觉得,需要清理一下当时那些不良的习俗和政策,既显得更加开明,起到团结作用,也能避免被后人批评。
德国的一系列改革的动作并没有立即见效,国际局势还是很紧张。英国航运正常后,自然地加大了军工生产。6月期间,美国宣布冻结德国和意大利资产。
英国于1941年5月进入伊拉克,驱逐了在4月份刚刚掌权的伊拉克政权。英国和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流亡政府在中东入侵了原法国政府的殖民地叙利亚和黎巴嫩,这对德国和整个欧洲大陆来说,是比较致命的。当时伊拉克出产石油,倾向于德国的政权靠政变执掌了伊拉克,对紧缺石油的德国来说本是一剂强烈的兴奋剂。
伊拉克本身与地中海并不连接。伊拉克出产的石油运出伊拉克并进入地中海,要通过叙利亚和黎巴嫩。重新控制伊拉克,并占领叙利亚和黎巴嫩这两个国家,就完全堵住了德国石油的一个重大来源。而且英国和法国的行动并不违反道义。按照当时的惯例,伊拉克本是被英国保护的国家。英国自身支持的,是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流亡政权,和维希法国之间,都宣称自己有合法性。自由法国在英国的配合下,夺回这两个国家后,还宣布了黎巴嫩的独立地位。
赫斯毕竟年轻,还是有点耐不住性子,觉得自己已经做了很多,国际大环境却对德国越来越不利。许世平劝他要等待,因为世界不仅关注他能主动做什么,也关注他能配合他人做什么。
当时苏联因为对德国怀有戒心,对德国的石油供应量只是其产能的很小一部分,约占战前德国石油消耗的10%。现在因为战争,德国石油需求量有了极大的提升。夺取高加索的石油,是德国入侵苏联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原时空,斯大林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术,在苏军撤退时彻底破坏了油田。
美国虽然还没有宣布对德国的石油禁运,但英国封锁了大西洋航运,石油自然运不过来,况且德国资产被冻结,也意味着很难采购石油。
幸好德国以前做了一些战略储备,在用煤转化石油的技术上也有一些储备。当时普通的工业活动的运输主要还是靠铁路和煤,德国也是产煤大国。所以第一要紧的,是加大煤化石油的投入和产能。当时德国的煤化石油技术和实用的工厂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建立的,但根据许世平网上的查询,在越来越成熟的基础上,这种技术一直用到了现代。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是要用铁矿石作为催化剂,成本也比较高。由于不需要进攻苏联和扩大侵略战争,除了最先进的军备技术储备等紧急项目以外,德国将煤化石油列为最重点的项目。
和原时空一样,德国积极增加了欧洲其他小型石油开采地,如提升罗马尼亚的石油产能。
另外的措施就是想方设法节约用油,德国开始鼓励人民大量地养殖马匹,替代汽车等交通工具。军队中也开始大量使用马匹来进行运输。
赫斯想调整,想提升德国经济。然而由于希特勒使得德国陷入了战争,经济调整的空间很小。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