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25小说网 www.255txt.net,最快更新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最新章节!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于谦就是这样训斥徐珵的。

    他接着说道:

    “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迁都,大势必然不可挽回!难道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吗(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他的这一番怒吼震醒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朝中第一号人物吏部尚书王直站出来公开支持于谦,而明代历史上另一个连中三元者、后来的宪宗重臣商辂也站在了他的一边。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主战派终于打动了朱祁钰,并坚定了他抵抗到底的决心。

    由于于谦已经代理了兵部尚书,且又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所以朱祁钰便把防守北京的重任交给了于谦。

    这是天下最高的荣誉,也是天下最重的重担。

    散朝后,于谦走出了大殿,看着乌云密布的天空,回想起这个并不平静的早晨,他也不由得感到惊心动魄。

    在八月十八日的这个早晨,他进行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也完成了一生最重要的转变。

    他的不朽传奇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八月十九日。

    于谦召开了他的第一次军事会议,必须说明的是,这位兵部侍郎虽然是个与军事打交道的主官,之前却从未指挥过军队,算是书生上阵。

    话虽如此,书生上阵未必就不行,南宋的虞允文就是以文官的身份组织战争,并最终在采石击败金完颜亮数十万大军的。

    于谦虽然是文官,但他对兵法也有研究,排兵布阵很有一套,相信是小时候看课外书打下的基础。所以说,课外读物实在是必不可少的。

    但当于谦真正了解到目前京城的情况时,他才认识到,摆在眼前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撇开那些逃跑投降派不说,军事上的压力就实在吃不消,土木堡失利几乎把所有的老本都赔干净了,京城里连几匹像样的好马也找不着。士兵数量不到十万,还都是老弱残兵和退休人员。

    这倒也罢了,关键在于士气不振,一流部队被抽调出去作战,却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侥幸逃回来的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自然会把敌人描述得极为厉害。

    城内的二流部队听到这些前辈们的议论,自然心里害怕,在他们的眼中,也先和他的蒙古骑兵简直就是外星怪物,一人长了好几个脑袋,怎么也打不死。

    但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代理)自己也没有信心,朱祁钰也不算是个胆小的人,可是在如此强大的敌人面前,他也没有了主意,虽说目前他同意抵抗,但如果再打个败仗,朱祁钰也是很有可能改变主意的。

    所以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稳定军心。

    于谦在听完属下的汇报后,沉思不语,仔细研究过军事布防图后,他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下达了自己的第一道军令:

    “自即日起,奉命征调如下部队赴京守卫:

    “1.备操军,包括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

    “2.备倭军,包括南京备倭军、山东备倭军;

    “3.运粮军,包括江北所有运粮军;

    “4.宁阳侯陈懋所部浙军(战斗力较强)。

    “各军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并按时赶到京城布防,如有违抗,军令必斩!”

    以上部队共计十余万人,但这些部队并非主力,大多是预备役或是后勤部队。

    主力部队去了哪里?

    明朝的内部局势

    全埋在土木堡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精锐的京城三大营以及京城附近的主力部队已经全军覆没,剩下的寥寥无几,即使逃回来的,也早已被吓破了胆,士气全无了,要想保卫京城,只能靠这些预备役和后勤部队了。

    除了士兵外,要守住京城还需要一样更加重要的东西——粮食。

    京城人口众多,要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就必须囤积、运输大量的粮食。

    虽然目前京城内的粮食还充足,但要是被长期围困,这个算盘就不好打了。其实就在离京城不远的通州,储存着很多的粮食,多到什么程度呢?“仓米数百万”。这么多的粮食足够京城的人吃一年,是当时最大的粮仓。

    但大臣们似乎并不想用这些粮食,甚至主张把通州粮仓烧掉。

    这又是一件怪事,好好的粮食不用,为何要烧掉?

    要知道大臣们并非脑袋进了水,实在是因为这些粮食看得见,用不成。

    当时的通州并不是北京城的一部分,事实上,它和京城还是有着相当一段距离的。通州粮仓里的粮食虽然很多,却很难运进京城,因为如果要安排民工运输,耗用大量人力不说,还很危险。

    当时也先的骑兵部队已经在京城关外附近耀武扬威,而运输却需要很长时间,没准在运输过程中,对方的骑兵已经攻了进来,一旦也先军队突破紫荆关,通州指日可下。而那些粮食自然就成了也先的军粮,所以要运输粮食,就必须派出军队护卫。

    可现在这个局势,保卫京城的军力都不足,哪还有多余的人去护卫粮食呢?

    这是一个难题,看来除了一把火烧掉之外,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可是于谦解决了这个问题,用一个十分巧妙的方法。

    这就是他的第二道命令:

    “所有受召军队进发时应由通州入京,士卒各自取粮,并运送至京城。”

    问题就此解决,通州的粮食将由十余万士兵运送入京。

    看到了吧,这就是水平。

    所谓有水平就是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想出别人想不出的方法。

    匹夫之勇人人皆有,但问题摆在眼前,能否处理好,就要看能力了。

    于谦是一个勇敢的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他十分明智地把调兵和运粮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解决,既不耽误行军,还能免去民工的费用,同时保证了运粮队伍的安全,一举三得。

    参考消息

    为难的藩国

    在筹备军事布防的阶段,于谦还做了一件事:派辽东指挥王武前往朝鲜借兵。这位特使在朝鲜接受了一番隆重的招待之后,一开口就要借兵十万。朝鲜素不重兵,兵力本来就少,举国上下能否调出十余万兵都是个问题,何况在短期之内就要做长途支援?有心无力之下,朝鲜国王据实以告。但是朝鲜政府依旧担心天朝责难,于九月十九日,特派专使前往北京解释清楚。不过北京此时忙的忙、乱的乱,谁也没工夫再提这茬儿,借兵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力挽狂澜者,绝非匹夫,国士也。

    智勇兼备,方为国士。

    秋后算账

    于谦下达了命令,自八月十九日起,大明帝国境内所有可调可用之兵纷纷集结起来。

    这些军队来自山东、河南、南京、浙江等不同省份,他们日夜兼程地行军,目标只有一个——尽快赶到京城。

    这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他们不知道也先会什么时候打过来,但他们知道的是,也先迟早会打过来,只要能够在此之前赶到京城,胜利就多一分把握。

    大明帝国开始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总动员,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强大敌人。

    在于谦的努力和调配下,到九月初,各路人马纷纷赶到,京城的兵力达到了二十二万,且粮食充足,人心也逐渐稳定下来。

    军事上的准备已经开始,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与此同时,一场政治风暴也即将到来。

    “把王振千刀万剐!”

    这是很多大臣的心声,理由也很简单,王振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自从掌权以来,以诬陷整人为日常爱好,谁敢不服从他就收拾谁,很多大臣因为一言不合就被他打入大牢。而且他还主动索取贿赂,谁敢不给就没有好下场,如此行径,简直视文武百官为无物。

    此外他还勾结锦衣卫,把这个特务机构变成他的整人机构,无数官员都吃过他的苦头。

    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王振的无能和愚蠢才最终导致了土木堡的失败,朝廷精英和多年积累就这么毁在一个小人的手中。就在二十多年前,大明帝国还曾经横扫天下,势不可挡,之后仁宣之治,天下太平,如此强大之帝国,居然葬送在一个死太监的手里,谁能咽得下这口气!

    当然了,在士大夫们的心中,还有一个痛恨王振的理由,不过这个理由不太方便说出来。

    既然士大夫们不愿意说,我就替他们说吧,这个心中暗藏的理由,就是出身。

    士大夫们发奋读书,寒窗十年,经过几十场考试,三场大考(有的只有两场),淘汰无数的才子同仁,才换来了头上乌纱和手中权印,而且考上了也不代表你就前途似锦,运气好的,可以混个翰林,运气不好的连御史也干不了,只能派到下面干个七八品小官,熬资历几十年下来,最后混个从三品退休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实在不容易啊。

    可是王振这个死太监,学问有限(不成器的学官)、能力不足(土木堡就是明证)、身体残疾(职业限制)、道德败坏(贪污受贿),却能够一下子独掌大权,号令天下!

    死太监,你凭什么!

    客观地看,士大夫们的愤怒是有道理的。他们日夜操劳、处理政务,且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却要听从这个司礼监的命令,看着他胡作非为,也确实让人难以忍受。

    而这个愚蠢的司礼监不但祸害朝政,现在还害得国将不国,惊涛四起,几十万士兵和文武官员因他而死,事情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秋后算账的时候到了!

    但此时的于谦似乎顾不上这些,因为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忙。八月二十一日,于谦正式接替了邝埜的位置,成为兵部尚书,正式执掌兵部权力。

    兵部尚书于谦并没有升官的喜悦,因为也先一旦打来,这个官能当多久还是个问题,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手边的众多问题,保卫京城和国家的安全。此时的于谦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朝政的实际控制者。

    不过日理万机的于谦大人其实尚未意识到,他正坐在火山口上,还是一座活火山。

    八月二十三日,火山爆发。

    这一天的清晨,大臣们如往常一样,准备上朝议事,但谁也没有想到,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朝堂斗殴即将开始。

    这也是整个明代朝廷最为混乱的一天。

    朝会由朱祁钰主持,他开始询问大臣们有何事上奏。

    话音未落,一人大步迈出,高声说道:“臣有奏本!”

    导火线就此点燃。

    这个上奏的人名叫陈镒。

    陈镒,苏州人,都察院右都御史,为官清廉,极其痛恨王振,此次的惨败使他痛心疾首,便下定决心,要一举铲除王振一党。

    他厉声说道:“王振祸国殃民,作恶多端,害得皇上身陷敌营,如此恶行,不灭族不足以安人心,平民愤!”

    语气如此严厉,坐在上面的朱祁钰也被吓了一跳。

    可是陈镒却越说越气愤,越激动,想起无辜受难的同僚和百姓,竟然痛哭失声。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镒的这一哭激起了大臣们的愤怒,他们开始不顾礼仪,争相向朱祁钰弹劾王振。

    一时之间,朝堂上乱了起来,上奏声、骂人声、痛哭声此起彼伏,纷乱程度实在可比集贸市场。

    朱祁钰初登大位,还不是皇帝,只不过代行职权而已,见到这个阵势,吓得不轻,下面的大臣们像连珠炮般地说着话,旁边还夹杂着哭骂声,压根就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可怜的朱祁钰根本反应不过来。

    突然,朝堂上的喧嚣平静了下来,下面的大臣都用

    一种极为可怕的眼神看着他,原来弹劾的人已经说完了,等着他的裁决,基本意见就一条:

    “杀其同党,灭其全族!”

    这可是大事啊,怎么能做得了主呢?朱祁钰胆战心惊地再三考虑,还是不敢做出决断,便下了一道命令:

    “百官暂且出宫待命,此事今后再议。”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不仅仅是一道谕令,也是炸药包,是增加爆炸威力的炸药包。

    再议?何时再议?再议又如何?再议之后再议?

    你糊弄谁呢?!

    这些久经宦海的大臣们绝不会被这句话打发走。他们知道,如果错过了今天这个机会,此事就会石沉大海,王振虽然死了,但他的同党还会继续操纵朝政,今天发言的人必定遭殃,国家也就完了。

    为国为己,只能拼了!死也要死在今天,死在这里!

    谕令已经传达了多次,可是大臣们就是不走。

    大臣们似乎达成了默契,没有一个人动,只是不停地痛骂、痛哭、死死地盯着坐在上面的朱祁钰。

    朱祁钰吓得脸都发白了,旁边传谕令的太监金英也不停地擦汗,这种阵势他也从没有见过,实在太可怕了。

    朱祁钰开始认识到,今天不说出个一二三,他是回不去了。

    当权者的沉默彻底激怒了大臣们,王振的倒行逆施、仗势欺人又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在土木堡之战中,这些大臣们也多有亲属、同年毙命。新仇旧恨,如此罪大恶极之人竟然得不到处罚,天理何在!

    正当大臣们的情绪即将达到顶点时,一个不识相的家伙出现了。

    锦衣卫指挥马顺一直都是王振的死党,帮着他干了不少坏事,侍讲学士刘球就是被他派人杀害的,此事尽人皆知,只是由于其势力太大,一直没有人动他。

    此时,这位马顺出马了,他仗着有皇帝的谕令,竟然呵斥群臣,让他们立刻出去。

    马顺的行为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

    找死。

    就这样,由陈镒点火,朱祁钰加炸药,马顺最终引爆,三方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即将演出了明史中朝廷最为精彩火爆的一幕。

    大臣们本已愤怒到了极点,哭骂声越来越大,王振的同党马顺偏偏这时跳出来,大耍威风。按理说,他们应该更加愤怒才是,可是此时这些愤怒的人们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

    参考消息

    马顺其人

    马顺是个卑微的小人,他身体虽然健全,心理却有些扭曲。为了投靠在王振门下,以堂堂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竟然管王振叫爹,举凡过年过节,都亲自送礼上门,执子侄礼——磕头。迎面遇上王振时,他就会立刻滚鞍下马,伺候一旁。王振于是也很给面子,交代了马顺许多事情,比如杀人放火、栽赃陷害等等。毕竟是做锦衣卫的,马顺这一套做起来很顺手,很快就成了王振的左膀右臂。

    可怕的沉默。

    这种沉默是愤怒的顶点。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那么多的屈辱,那么多的悲痛,毫无道理的欺压侮辱,亲人好友的战死被俘,现在到了这个地步,竟然还在作威作福。

    够了,足够了。

    不用再压抑自己的愤怒,不用再忍受无耻的欺凌!

    动手!

    殴斗

    马顺还在扬扬得意地呵斥着大臣们,往日他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看来,今天并没有什么不同。

    突然,有一人跑出大臣行列,朝自己猛冲过来!还没有等他缓过神来,头发已经被狠狠地抓住,脸上重重地挨了好几下。

    终于开始了。

    第一个动手的是户科给事中王竑。

    王竑是个言官,平时的工作就是监察弹劾。此人脾气急躁,性格耿直,早就看王振一党不顺眼,而国家沦落到这个地步他也十分痛心,更加痛恨王振一伙。眼见王振已死,马顺还敢如此嚣张,他不由得怒上心头。

    什么都别谈了,来真格的吧!

    马顺,看我打不死你!

    他冲上前去,抓住马顺的头发,先用手中的朝笏劈头盖脸地向马顺打去。愤怒冲昏了他的头脑,到后来,兵器也不要了,索性赤手空拳上阵,拿出看家本领王八拳,一套拳法用得如行云流水,密不透风,拳头暴雨般落在马顺的身上,边打还边骂:

    “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敢嚣张!”

    他越打越怒,越打越气,情绪激动到极点,竟然干出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王竑觉得这样还不足以出气,于是放弃了拳脚,抓住马顺,竟然用嘴咬下了他脸上的一块肉!

    疯了,彻底疯了。

    这里我们从技术层面评点一下王竑的这一系列斗殴动作,他上来后首先抓住马顺的头发,抓头发这招在打架中应该说是很常用的,用这一招开头,说明他确实有一定打架经验。

    但考虑到他本人是文官,平时主要工作是上奏折,所以暂不考虑他是武林高手的可能,其使用王八拳的可能性很大。而从他动嘴咬人这一点上看,他确实是气愤到了极点。因为男性打架过程中,用这招往往会被人瞧不起,所以除非万不得已,这一招是不会使出来的。

    他已愤怒到了极点。

    此时倒在地上的马顺是痛到了极点,也吓到了极点。他绝想不到,竟然有人敢在朝堂之上、皇帝面前动手,平时一呼百应、毕恭毕敬的大臣竟然变成了恶狼。

    马顺已经十分痛苦了,但更让他痛苦的还在后头。

    王竑的这一举动也惊呆了站在一旁的大臣们,但只在片刻之间,他们已经反应过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王振那帮人竟然还敢欺凌自己,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