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即使有白起、王翦、王贲、蒙恬、李信、赵佗、章邯,亦不能灭六国而统一。而霸王虽勇,如果没有八千子弟精锐之师,何来亡秦称霸之功名?而当朝也有例子。战神陈庆之若不是用战场上的铁与血,磨练出七千勇士,如何才能征战千里,百战百胜?尔朱荣能够灭葛荣、定河北、破南梁、荡关陇,立下不世之功,岂能少得了他的七千狼兵?”
这四个例子,不管历史的后续如何,却都是一时豪杰,永载史册的实事。
马浪尘注意到,当他提到陈庆之的时候,四夫子左眼眼角跳了一下,嘴角似乎挂了点笑,微笑。很是玄妙。莫非……马浪尘也仅仅是猜测一下,便不再想。
“我做统帅,必先打造一支不败之师。”马浪尘“嘿嘿”一笑说:“至于掌兵法、学战阵、晓军纪、通天文、识地理、察人心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必须的知识,不可或缺。”
“如果让你练兵,你要练一支什么样的不败之师?”四夫子不说对错,只是问了一句。
“骑兵,铁甲骑兵。”马浪尘说这六个字,掷地有声,坚定不移,似乎,思考多时。
听到这六个字,一直在旁听的高无欢身子一震,看向马浪尘。
四夫子看了一眼高无欢的反应,什么都没说。
信马由缰,重行迟迟,众人一路边聊边笑,过了邙山,距离孟津关不算太远。
在路过邙山的时候,有人说“邙山无卧牛之地”,遍地都是帝王陵墓。也有人说,洛阳四战之地,邙山虽小,却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马浪尘看着遍地大大小小,或完整,或残缺的坟丘,想起了在那爷爷铁匠铺的想法,回望了一眼王乐天,王乐天正在看他,两人心领神会,准备这趟回来之后,就实施计划。
临关之前,四夫子给了马浪尘一个通关文牒。
马浪尘打开一看,通关文牒的纸张、打印、文字等等内容都是真的,但是他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因为对这种东西,马浪尘其实很熟悉,以前这跟自己的师父百里不凡没少用这样的东西。
马浪尘疑惑的看了一眼四夫子。
四夫子说:“你觉得战前分析第一要,什么最重要?”
“情报?”
“对,”四夫子接着说:“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子也讲:与时消息,与时俱进,与时偕行。那么如何做到知彼,如何能够与时?军队当中,一个优秀的斥候,比什么都重要,一支优秀的斥候队伍,抵挡十万熊兵。一个优秀的斥候是什么样的?首先要就先学会刺客的本领。”
“隐忍,多变,等待,然后一击必中?”马浪尘用反问来回答。
“你不觉得随便用根木头刻个关防凭证,或者腰牌,换一个身份是很容易操作的吗?”四夫子不直接说明,但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用木头刻出各个衙门的官印或者身份腰牌,是个很好的掩饰身份,变换角色,刺探情报的好办法。
“相比较三长制与宗主督护制来说,三长制是进步了,不过,这种制度向来都是对民间实施的,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来说,宗主督护制依然存在。既然如此,何不利用?”四夫子这句话一出,很多人都不理解是什么意思。
不过马浪尘明白。
三长制和宗主督护制都是大魏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宗主督护制是沿用晋朝的旧制度,以为当时贵族以及世家大族,地方豪强林里,他们建立大量坞堡,拥有土地、宗族、人民和私兵,这些都属于个人财产,可以不给国家纳更多的税,甚至不用服徭役。这些贵族或者世家、豪强等坞堡主就是宗主,他们督护自己堡下的一切事务,国家都管不了,故称宗主督护制。后来,孝文帝接受给事中李冲的建议,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享有一定的优待,可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
但是,贵族、世家、豪强一日不除,宗主督护制就有存在的土壤。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利益,有利益,就有人冒险。更何况,这个时代,皇族未必就比世家的势力更大。因为,皇族才多少年?而世家动辄就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承。
马浪尘又看了一下手里的通关文牒,走向关守。
马浪尘跟关守悄悄说了几句话,就放他们过关了。
一个小小的关守,自然不敢管皇亲国戚的那些纨绔子弟们。
过了孟津关,不久就是孟津古镇。坐落在黄河以南。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故此,北魏改孟津为河阴县。不过,很多人依然称之为孟津。
前有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武王伐纣在此集结八百路诸侯会盟,留下会盟台。后有汉末董卓乱汉,冀州袁绍在此集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滔滔黄河,浪花淘尽英雄;悠悠古镇,看惯秋月春风。
大家三三两两在此讨论感慨。
有人讲述当年伯夷叔齐扣马死谏周武王的故事;
有人抚着长赢门追古惜今;
有人想象会盟台下的波澜壮阔;
有人感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品节……
四夫子却问马浪尘、高敖曹、赵雷歌等人:“怎样?”
马浪尘回答:“洛阳虽被称之为‘崤函帝宅,河洛王国’,可它还是坐落在一个盆地当中,八关都邑,十省通衢,四战之地。这里终究还是要承受战火洗礼的。”
“为帅者,胸中要装得下整个天下,还有整个天下的一山一水,一关一隘,一城一池,甚至,一草一木。”四夫子好像从开始,到现在,都不怎么教他们几个兵法,总是听他们讲,然后说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话。
无关紧要,似乎,又很关紧要。
“是,学生记下了!”几个人同时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