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一,是说明了清末慈禧掌权的这段时期,宫中许多翡翠珍品的来历。
二,是记载了当时翡翠原石所能达到的品质。
不但书中清清楚楚的写着,无论是“三万三”还是“一口锅”,皆纯绿无瑕之品。
而且从历史的遗留物来看,比如杜月笙夫妇从京城崇古斋购得后,转送宋美龄的“麻花扭丝翠镯”,也验证了当年的市面上,确实能见到这种传说中高品质的珍宝。
这种东西从近代起,缅甸“老坑”也没有了。
像当今市场上那些所谓的“A”级翡翠,要和这样的东西一比,恐怕也只有砸的过儿了。
三,文中还顺带点明了王蕴琳家传翡翠扁方的来历。
不但是御赐之物,且出自“一口锅”。
而同时文中记载的文索其人,也颇有来历,他是增崇的父亲。
不少人应该知道,秦老胡同的增崇和金鱼胡同的那桐都是清末齐名的内务府大臣,他们与完颜氏同样隶属镶黄旗。
由此也可得见,在“只论旗民,不论满汉”的八旗制度下,“上三旗”的地位在权贵小圈子内部也仍属超然,圣眷不是一般旗族可比的。
当然,最后这几句纯属是题外话。
不过以上这些应该足够证明了,翡翠原石从近代开始,已经处于产量、品质持续下降势头中了。
那么如果是有理智的人,就不应该再选择购买原石的方式来投资。
还是那句话,一朝暴富似的高风险投机,只是穷人的选择。
至于最后,有关原石,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弊病也得说说,那就是绝不能忽视的运输问题。
为什么过去有钱的都是生意人啊?都是搞贸易的?
除了信息不对称,主要还是因为过去运输费用不但高昂,而且出远门是有可能遭遇匪徒,丢掉性命的。
如果个人要为自己的事儿跑来跑去,是极不划算的。
每个人需要的东西又并不一样,所以就有很多人通过贸易来支付旅费,这样长途贩运就有了丰厚的利润。
其实直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商业还存在这个特点呢。
别忘了,当时所有发财的人都有一个称号——倒爷。
这直接就点明了他们的盈利方式。
那就是靠来回倒腾发财的,挣得全是路上运输的辛苦钱。
千万别拿洪衍武来说事,除了他们,可再没有私人能进这么大量的货物,走车皮的。
多数情况都是啃干面包,连座儿都没有地挤火车的。
当然,同样也得承担人身安全和财产受损的风险。
像地方恶势力,以及吃火车货运的各路神仙,还有商场上的各种骗局、敲诈、勒索,简直数不胜数。
所以说,八十年代东跑西颠做生意,风险也非常大。
这么一想,和田远在新疆,翡翠远在缅甸。
谁要真这么去干,都别说运费多少,怎么把东西弄回来了。
实打实的说,那已经和自己找死没区别了。
所以无论怎么看,眼下放着京城商店里已经成品的翡翠、玉石不去购买,转而去产地追寻原石,实属本末倒置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