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25小说网 www.255txt.net,最快更新从百户官开始最新章节!

    古老的城门之外

    陕地一众官员此刻正聚集在城门口处,以陕西巡抚、三边总督杨一清为尊,众人正恭送钦差李桓回京。

    自前日李桓亲自坐镇法场,连斩一百多名官员及其亲眷,一时杀的刑场之上血气冲天,单单是为了清理法场,府衙便派出了数十名差役,征召了上千的民夫,整整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才算是将法场清理干净。

    据说事后无论是差役还是民夫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或者说惊吓。

    当然同样受到冲击以及惊吓的还有西安府的一众大小官员,直到现在动不动就想起不久前那冲击人心的场面。

    此刻杨一清正同李桓低声叙话。

    李桓看着杨一清道:“杨总督,你身为三边总督,此番李某连屠鞑靼人两个部落,也不知鞑靼人会是什么反应,不过还请杨总督能够提高警惕,严防鞑靼人寇边。”

    李桓很清楚,他此番在草原之上屠了两个鞑靼人部落,那位一统了鞑靼各部的达延汗若是想要坐稳他那草原共主的位子,必须要为壶里部、黑河部讨一个说法。

    所以说鞑靼人大举寇关的可能性极大,到时候九边之地怕是又要因为鞑靼人而狼烟四起,动荡不安了。

    不过李桓却一点都不后悔,虽然说因此引来了鞑靼人,但是李桓也知道,即便是他没有带人前往草原屠了壶里部、黑河部,鞑靼人该南下寇边还是会南下寇边的。

    君不见大明这数十年边军没有踏足草原一步,鞑靼人还不是年年南下寇边。

    听了李桓的话,杨一清捋着胡须,眼眸之中闪过一道精芒道:“李大人尽管放心便是,下官身为三边总督,定然会严防鞑靼人入寇,绝不使三边有失。”

    李桓闻言笑道:“有杨总督这话,李某也就安心了。”

    杨一清有出将入相之才,若是有心防备的话,鞑靼人想要寇边还真的没有那么容易,至少想要从其坐镇的延绥、宁夏、甘肃三边重镇入寇没有那么容易。

    看了杨一清身边的一众军中将领一眼,李桓心中一动道:“此番李某回京,定然会奏请陛下,催促兵部官员核验诸位的军功,到时候朝廷肯定不吝封赏。”

    虽然说李桓已经将承诺的赏赐以金银财物的行事发放了下去,但是对于一部分军中将领来说,金银之物远远没有加官进爵的诱惑大。

    所以说这会儿听李桓这么一说,不少将领眼中都闪过兴奋的神采。

    在他们看来,有李桓这位钦差做保,他们的功劳肯定能够直达天听,到时候朝廷的封赏肯定不会轻了。

    “末将等多谢钦差大人。”

    李桓微微颔首,目光落在一旁的锦衣卫千户岳不群的身上,李桓缓缓开口道:“岳千户,别忘了自身的职责。”

    岳不群神色一肃道:“大人尽管放心,属下定然会整顿陕地锦衣卫,为陛下之耳目。”

    听到岳不群这话,边上不少西安府的官员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

    可是锦衣卫本就是天子亲卫,乃是众所周知的天子耳目,天下各地哪里没有锦衣卫,锦衣卫强势,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可是不管他们心中如何想,却也奈何不得锦衣卫。

    不少官员看了岳不群一眼,似乎是想要将岳不群这位陕地锦衣卫千户给记住,然后尽可能躲着对方,别被这位给盯上了。

    一阵马蹄声传来,就见几名将领纵马而来,为首的正是随同李桓出征的卫指挥使任平、关征。

    翻身下马,就听得任平、关征二人向着李桓见礼。

    李桓打量着几人,只听任平上前一步冲着李桓开口道:“大人,五万征召的大军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准备开拔,还请大人示下。”

    李桓闻言微微点了点头,他在陕地征召了足足十万青壮,为此耗费了大量的银钱、田亩、钱粮,但是收获却也相当之大。

    十万吃苦耐劳的青壮绝对是最佳的兵员,这些青壮只要经过严格的操练,上得沙场打上几仗,不敢说能够成为精锐中的精锐,但是绝对要强出先前的京营士卒百倍。

    十万兵马在李桓的命令之下,抽调了缴获的上万匹良驹,组建了一支万人骑兵队伍。

    李桓的目光落在关征身上道:“关指挥使。”

    李桓话音落下,关征立刻上前一步,恭敬的向着李桓一礼道:“末将在。”

    李桓看着关征,神色肃穆的道:“关征,此番本官回京,只带回一万骑兵,四万步卒,本官留你在陕地操练剩下的五万兵马,你可有信心为朝廷,为陛下操练出一支精锐敢战之师来?”

    关征正色道:“属下必竭尽所能,不负大人所望。”

    李桓闻言,哈哈一笑道:“你留在这里,只管操练兵马便是,钱粮之物我已经留下,若有所需,可向巡抚杨大人求助。”

    说着李桓目光看向杨一清。

    杨一清捋着胡须微微颔首道:“大人尽管放心,大人留下这些兵马本就是为我三边考虑,若是关指挥使有什么需要的话,下官毕竟竭尽所能,全力相助。”

    原来李桓将十万大军一分为二,一部分带回京师充实京营,一部分留在陕地操练,不用说,李桓之所以留下这些兵马,其用意如何,别人看不出,身为三边总督的杨一清心中却非常有数。

    安排好这些,李桓冲着众人拱了拱手道:“诸位,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李某就此别过!”

    以杨一清为首一众人向着李桓还礼道:“下官等恭送钦差大人。”

    一名锦衣卫将李桓的坐骑牵来,就见李桓翻身上马,随后数百名随同李桓一起回京的锦衣卫也齐齐翻身上马。

    “走!”

    登时在一众人的簇拥之下,李桓纵马而去。

    城门口处,一众官员看着李桓远去的背影,登时松了一口气,感觉一直以来压在身上的那一股无形压力终于消失了。

    京师

    乾清宫,御书房

    朱厚照端坐在那里,目光落在李东阳、杨廷和、王阳明、刘宇、刘瑾几人的身上。

    此时李东阳正向着朱厚照道:“陛下,按照您的吩咐,京郊的京营驻地已经由工部派人重整修葺过,足可以容纳十几万大军进驻。”

    朱厚照闻言,眼中流露出几分笑意,微微颔首道:“此事工部做的不错,李桓卿家此番回京,自陕地带回了一万骑兵、四万步卒,有这些人马充入京营,介时京师可调动之兵马便可以达到十万左右,诸位卿家也不用再担心京师防御空虚了。”

    说着朱厚照稍稍沉吟一番又道:“前番李桓卿家派人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章,内阁那里商议的如何了,李桓卿家同三边总督杨一清出关屠灭壶里部、鞑靼部,边军将士的封赏,兵部还有五军都督府也该拿出一个章程吧。”

    李东阳稍稍犹豫了一下,而此时兵部侍郎刁琳站了出来,神色肃穆的向着朱厚照道:“回陛下,此时兵部的意思是联合五军都督府抽调几名干员前往三边,核定军功,然后再做封赏,否则无所依凭,何以封赏,岂不是令大明天下诸多将士寒心。”

    朱厚照闻言不由的皱了皱眉头,淡淡的看了刁琳一眼道:“哦,这就是内阁的意思吗?”

    李东阳轻咳一声向着朱厚照道:“陛下,毕竟朝廷的程序就是如此,大明素来最重军功,自然关于军功之核定也是最为严格,否则的话,地方上随意呈报,岂不是乱了章法。”

    朱厚照微微颔首道:“既然如此,那么一切便按照章程去执行便是。”

    大明统治天下万民,所依仗的就是各种章法,若是身为天子都自乱章法,那么这就是天下大乱的先兆,朱厚照不是昏君,所以不会去破坏什么朝廷法度。

    况且李东阳所说的也是正理,事关军功,必须慎之又慎。

    不见一旁的王阳明、刘宇乃至刘瑾都没有开口反对吗。

    李东阳躬身一礼道:“陛下放心,臣已经会挑选得力的干员前往三边之地,一旦核实,必然会按照朝廷的章程封赏,必不会寒了边镇将士的心。”

    听李东阳这么说,朱厚照无比满意的冲着李东阳点了点头道:“朕相信李卿。”

    与此同时,王阳明上前一步向着朱厚照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看了王阳明一眼,朱厚照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道:“王卿家有何事?”

    王阳明深吸一口气上前向着朱厚照道:“回陛下,臣请陛下加开恩科,恩泽天下学子。”

    众人闻言不由眉头一挑,加开恩科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要知道这可是涉及大明取士之根本。

    按照规定,开科取士乃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俗称乡闱,而考试的地方则被称之为贡院,因为考期在秋季八月,因此又被称之为秋闱。

    此为乡试,乡试考中者便是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被成为解元。

    譬如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

    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只看其复杂程度,可见历朝历代的朝廷对于科举的重视以及科举的重要性,如今正是正德三年冬,乃是戌辰年,明年是己巳年,后年才是庚午年。

    也就是说,下一次科举开科取士的话,须得等到正德五年,也就是两年后了。

    春闱也就是在今年二月才完成,也就是说朝廷今年才完成了一次开科取士,但是王阳明却是突然之间奏请天子加开恩科,也怪不得众人深感惊讶了。

    恩科有别与正科,乃是逢朝廷庆典,天子特别开科恩典,因此被称之为恩科。

    加开一次恩科便意味着天下士子在三年一次的大考之外,又多了一次科考的机会,可以说每一次朝廷加开恩科,对于天下士子都是莫大的恩赐,天下士子必会为之沸腾,对天子歌功颂德。

    朱厚照诧异的看了王阳明一眼,显然是不太明白为什么王阳明会突然之间开口奏请他恩准加开恩科。

    一旁的杨廷和看了王阳明一眼,眉头微微一皱。

    倒是刘宇嘴角一翘,流露出几分笑意,反应过来之后便向着朱厚照道:“陛下,臣附议,福建、陕西两地需要大量官员填充,介时朝廷官员储备必然不足,所以王阁老奏请加开恩科,为朝廷取材,实乃大善。”

    朱厚照眉头一挑,目光落在李东阳、杨廷和二人的身上道:“此事干系重大,不知两位卿家以为如何?”

    李东阳、杨廷和几乎是毫不犹豫的便道:“臣附议。”

    加开恩科这种惠及天下士子的好事,平日里想求都求不来,毕竟这恩科也不是动不动想加开就加开的。

    许多士子为了科举,数十年都未必能够遇到那么几次恩科。

    可以说一旦天子流露出加开恩科的意思,朝堂上下绝对是没有几个人会反对,因为谁都清楚,一旦站出来反对,那么就等同于断绝天下士子科举的途径,必然会为天下士子所唾骂。

    到时候不说遗臭万年,怕是也要名声扫地,为天下士林所咒骂。

    无论李东阳、杨廷和心中怎么想,除非是天子自己表示反对,否则的话,他们必须要表示赞同,如此才能够面对天下士林中人。

    只是很明显,这件事由王阳明提出,一旦天子点头答应下来的话,那么到时天下士子必然会对王阳明这位帮他们争取了一次科举考试的机会的阁老感恩戴德。

    王阳明在士林之中的声望必然会陡然高涨。

    看了众人一眼,朱厚照微微点了点头道:“既然诸位卿家都没有什么意见,那么王卿家所奏请加开恩科之事,朕便准了。”

    说着朱厚照看了王阳明一眼道:“既然此事由王卿家奏请,那么此次恩科就由王卿家你全权处理安排,务必要为朝廷选拔一批可用之才。”

    王阳明恭敬的向着朱厚照一礼道:“臣谨遵陛下圣谕。”

    不少人闻言皆是用一种羡慕嫉妒的目光看向王阳明,虽然说这次的恩科的主考官还未定下,但是看着架势,恐怕会试主考官是王阳明的概率相当之大。

    若是王阳明成为了这一届恩科的主考官,那么到时候凡是这一届高中的进士,皆被默认为王阳明这位座师门下,无形之中便一下子充实了王阳明的底蕴。

    就像李东阳、杨廷和、谢迁、刘健他们为什么号称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呢。

    所谓的门生其实大多都是他们曾任某一届科举的主考官,一届士子做为门生,再加上同窗故友,很轻松的就能够在朝堂上下编织出一张人脉关系网出来。

    王阳明、刘宇他们如今贵为内阁阁老不假,但是真要说人脉关系的话,自然是无法同李东阳、杨廷和他们相提并论。

    王阳明在朝堂之上的人脉至多也就是一些同窗罢了,可不比李东阳、杨廷和他们门下众多门生。

    但是这次恩科明显就是一次机会,只要王阳明能够成为这一届恩科的主考官,那么要不了几年,随着这一届所取士子进入朝堂,可以想象,王阳明在朝堂之上必然会获得大量的支持者。

    下朝之后,朱厚照特意将王阳明给留了下来。

    御书房之中,朱厚照示意高凤给王阳明赐座,王阳明谢过天子之后便坐在下首。

    看着王阳明,朱厚照带着几分讶异的道:“王卿家今日怎么突然之间提及加开恩科之事?”

    王阳明深吸一口气,冲着朱厚照拱了拱手道:“回陛下,此非臣之意,而是李太傅的意思啊。”

    朱厚照闻言不由愣了一下,惊讶的道:“什么,你说着是李卿让你奏请朕的?”

    王阳明微微点了点头,说着王阳明自袖口之中取出一份信函,一旁的高凤连忙接过,然后小心翼翼的递给天子。

    只听得王阳明解释道“这一封信函是臣昨日收到的。”

    朱厚照打开信函看了看,立刻便明白了过来,为什么王阳明会一点征兆都没有的突然当中提及加开恩科之事,感情这是李桓的提议啊。

    看着信函之中的内容,朱厚照嘴角渐渐的荡漾起几分笑意道:“李卿信中所言不无道理,不说福建、陕西两地被其大杀一通之后,急需大量官员补充地方,就说前番受到谢迁、刘忠等人谋逆大案牵连,朝堂官员也是落马无数,同样官员奇缺。就是王卿家你想要在内阁之中站稳脚跟,在朝堂之上拥有一席之地,也需要一些帮手。”

    对于朝堂之中官员结党,说实话,历朝历代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只要不是危及到皇权,天子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