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在公考申论里,考生与命题人是相向而行的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公考里,申论是个挺尴尬的存在。开考前,申论能够稳定发挥,甚至只拿到一个平均分,是大多数考生的愿望。选择把宝压在行测上,不仅仅是行测有最低合格线的划定,更是因为行测的确定性总是会让人觉得心安。
但在经历过行测的蹂躏后,大家又会不约而同把希望寄托在申论上。考试当天,几乎每一个考生都会拿申论爆发的幻想来圆绝处逢生的美梦。人人不放心申论,但人人又寄希望于申论。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申论全是主观题,但申论考试的结果从来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申论从来不是行测溺水的救命稻草,也不是靠碰运气来临时抱佛脚。答完这次省考联考的申论以后,每个考生都应该有自己的整体思路。
材料是申论的生命
在同党校一个老学究的闲聊中,无意中提到了关于申论标准答案的问题。主观的考题必然产生主观的答案,所以申论参考答案的制定理当是一项很费时费力的工作。
老学究却不以为然。申论命题人和考生,是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完全在做相反的工作。站在考生的角度想,在这么琐碎的材料里提炼考题想要的观点确实挺难的。但在命题人眼里,申论命题工作也挺难,但难的不是组织答案,是检索材料。
近几年的申论越来越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命题大概率是一个逆向化的工作。申论参考答案不是从材料里得来的,而是从一开始就先有了答案,然后把答案掰开了揉碎了撒在材料里。
考生是殚精竭虑的提炼材料,命题人则是挖空心思地给参考答案寻找材料支撑。显而易见,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干扰,也让材料与参考答案结合得更加紧密。
换句话说,先有答案后有材料,材料的生命是答案给的。这就要求,申论不管任何题型任何角度的作答,都是立足材料。即使有自己的新观点新看法,也要力图跟材料扭打在一起。
申论作答的两个维度
如果把申论展开来讲,每个题型都有自己不同的作答流程。但不管哪个题型的作答流程,底层逻辑都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一是要点内容,二是逻辑关系。
要点内容很简单,根据材料阅读标注关键词,把关键词提出来几乎是每个考生作答的第一步。即使在申论的估分环节,我们也总是从要点入手,根据要点是否全面来估分。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几乎没有人会在要点内容上失分。
但申论更重要的维度是逻辑关系。各要点内容本来就是散落在材料里,如果仅仅只是把它们从材料里找出来,那申论考察跟视力检测没有什么区别。申论作答只有兼具两个维度要素,才会最大限度地贴近参考答案。
申论作答的两分法
既要保证要点内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听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解决这种两难困境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作答的两分法。
所谓两分法,就是组织答案时对表述结构做两次总分。第一次总分为各内容要点提炼一个总的观点,而第二次总分采用要点+论述的方式丰富框架。其中第二次总分的要点就是关键词的提炼,论述则是提炼这些关键词的材料原文。
例如,2024年河南省考市级申论的第一题,要求对营商环境的暗访结果写一个汇报材料。汇报材料的问法实际上就是对营商环境问题的概括总结。第一次总分就给营商环境问题定性(差或好),第二次总分就是罗列主要问题,并引用材料辅助说明。
两分法的好处在于既保证了条理分明的逻辑关系,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材料的原汁原味,兼顾了申论作答的两个维度。两次总分的逻辑结构也无形中提高了逻辑分层的容错率,双重逻辑关系偏离参考答案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了。
申论的两分法不仅可以保证小题型作答的完整性,同样适用于大作文的写作。利用第一次总分的结构提出总论点和分论点,再通过第二次总分的结构用论述证明分论点。两分法下的大作文,既能紧扣主题,也让论证更加充分。
两分法从作答上是两次先总再分的结构,但组织答案的时候是逆向分总开始的,即根据材料原文提炼内容要点,根据内容要点总结总的论点。
从根本上讲,考生和命题人在申论里是相向而行的。考生从材料出发,命题人从结论出发,申论的高分考生,往往是在这种相向而行中能够跟命题人撞个满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