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于舍利佛界平息元气暴动的效果,仅仅是掀翻了方圆八九丈内的地皮,余波震塌了数堵围墙与整间方丈室。
更远的永安渠上,随着激烈而密集的振荡波传入其中,渠水表面立即涌起数尺的波涛,大片水花溅起在半空中爆开,形成了朦朦胧胧的水雾区域,洒落化作一片细雨。
完全激发了舍利之后,慧可似乎失去了他的个人意识?有点像是被同化了?为何佛陀舍利不首先针对离它更近的魔化天僧舍利呢?是因为我的气息更强,还是受到了特殊的控制?
不准备让整座无漏寺的僧人被交手的余波震死震伤,赵青心中暗暗思索,身形微晃闪过青色的残影,便驻足于永安渠水面上一根立起的冰柱,转头望向了似乎沉浸于舍利自行反击的慧可。
假使舍利佛界的威力是由慧可操控的,那么以她的攻速,完全可以连续出手把对方打蒙为止,但为了见识到其中蕴藏着的更深奥秘,赵青还是决定礼尚往来,等待他也主动出招试试。
细雨丝丝似银线的洒下来,漫空飘曳,河渠灰幢幢的,沿岸的树木变成朦胧的黑影,两岸的灯火化作一团团充满水分的光环,与风雨融为一体。
不断吸引着周围的天地元气,缓缓布置着“万物归墟”这一招的前奏,赵青终于望见跃至半空中身形似盘坐状的年迈老僧,注意到对方与先前防守姿态不同的变化。
原先魔气腾腾、邪异无比的天僧虚影,刹那间变幻成为了自己的模样,而且还是死尸的状态,身体变得黄赤黑青、脓烂腐化,很快就化为了一堆凌乱的白骨,触目惊心。
在这个过程中,无常之想、乐有苦想、计我无我想、实有空想、色变之想、青瘀之想、膖胀之想、食不消想、脓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这十想之观自行深深烙印在了赵青的心灵之中,给她以一种自己早已死去无数次的感受。
刹那间,借着死亡气机的牵引而发,赵青的心灵中仿佛钻出了无数魔头,每一只均是她自己的形象,裹挟着黑色邪气乱舞乱飞,并在淳厚的金色佛光迅速消融。
在赵青迅速屏蔽断灭这些画面的瞬间,刚勉力挡下剑罡的十二位菩萨再次现身,格外宏大壮阔的佛音传遍天地,普照四方,令她生出了身成“琉璃”,内外皆透之感,有种将被当成邪魔净化的感觉。
先进行魔化,再佛光普照,从而形成克制性的打击?魔化的天僧舍利,居然对舍利佛界的威力是正面影响吗?
心神受到佛域内众菩萨的禅唱佛诵影响,赵青心中暗暗思索,却仿佛失去了平时的灵锐,被坑着连上两个负面效果,似乎暂时落在了下风。
但当她周围浩大的气息接天连地般升起,通透明彻、映照万象之时,当可以明晓,赵青其实是故意接受舍利子的精神冲击,用以淬炼纯化自己的精神心灵。
毕竟,与能量源源不绝的她相比,接下一记剑罡洪流都有些吃力的舍利,不可能在硬碰硬的战斗中坚持得了多久,专门锻练精神上的交锋,才是更加高效的用法。
漫天雨粉,层层飘舞,降往大地,令跃马桥一带融化成幻境般的天地,水雾把殿舍和林木罩没,模湖了物与物间的分野。
静静地立在已扎根于永安渠深处的冰柱上,赵青以一种难以被描述的纯粹目光遥遥望着落下立于无漏寺大殿之顶的独臂老僧,看清楚了九枚舍利子变化着的每一个细节。
人虽未动,剑意已充塞于天地之间,将方圆百丈化为了无形的精神锋芒,每一寸空间都似乎存在着虚幻的剑影,消失又出现,存在却又不存在,仿佛绵延一片的幽灵海洋,有数不尽的剑灵正在游动。
无论是范围还是强度,都明显胜过了不久前大展神威的舍利佛界,剑意极速穿梭着,斩灭了禅唱佛诵传出后的灵性,令佛陀虚影散发出的金光照射区域不住崩塌溃灭,不断向内退缩。
短短的时间内,赵青自然不可能在精神力的量上质上出现明显的提升,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主动还是体悟到了对方佛域的部分奥秘,在剑意的运用上有着一定的新进展。
然而,她此时施展出来的剑意领域,其主旨却并非《圆觉经》之类的佛典,而是出自于月前遇上的大儒王通,从他手头上获得的儒家修行之法,“至诚”与“尽性”之道。
《中庸》有言: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正所谓“诚意功夫不间断,天道真机自然感应”,儒门的修行功夫其实很简单,主要就修一个诚意。因为“诚”正是天道的本质,诚意功夫久了,自然天人感应,时到自知。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
圣人至诚,其道博厚而高明,博厚可以配地,高明可以配天,“知天命、致中和、成己成物、止于至善”,最终与天地并立为三,便是儒门修行的巅峰。
以“至诚之道”凝聚博厚高明的精神力场,压制敌人的精神活性,便是儒门最为独特的修行手段,跟佛陀舍利压制元气活性的特效颇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
或许心灵境界不及舍利中的佛性,但靠着对天地的深入感应,对修行的“至诚”,赵青的剑意威力也随之有了巨大的增幅与变化,足以与其站在一个相等的位置上,展开一场精神上的激烈交锋。
同时,感应到舍利佛性中自然而然定住周围环境的“智慧之光”,她也明晓了大道无形的真谛,用念而无念,自“坐忘七阶”中的“泰定”之境更进一步,臻至“得道”形神合同为一的领域。
由此可见,在修行的过程中,儒释道三教确实可以互相启发,带来特殊的效果。
……